“西塔潘猜想”破解者刘路(4)
背后故事
和众多理工科学生一样,刘路不太善于言谈。他说:“应试考试我并不擅长,向来成绩也不是很好。” 刘路是2008年参加高考,成绩为575分,超过辽宁省重点本科分数线56分。因为喜欢数学,他在填报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全部填报的数学专业。最终被第二志愿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他说,自己的学习成绩浮动比较大,语文比较弱,其他科差不多。不过父母对他的考试成绩从没有过多要求,因此他从未因成绩受到惩罚或获得奖励。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恰好培养了他淡然处之的性格。 “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兴趣,只要有兴趣,就能迎难而上。不要太注重分数和结果。”刘路告诉记者,高中时他常会因为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题,或因为解题方法比较新颖受表扬,就会觉得很开心,这是数学带来的乐趣。 在大学里,刘路的主要活动就是“看书、思考”。然而,他的专业成绩只位于中游,所以他没拿过奖学金。“这只怪我马虎,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也不太标准。”不过,他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书呆子,跑步和游泳都很棒,运动会上拿过400米和1000米冠军,他爱下棋,打乒乓球、羽毛球,也爱看电影。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波教授说,在他的印象中,刘嘉忆的思路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他的解题方法很简单,有时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3]
编辑本段这种猜想很多 媒体不要捧杀
在刘路成为舆论焦点之初,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就曾提醒说,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很多,媒体不要捧杀他,“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顺其自然,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 汤涛举例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读哈佛大学二年级时,解决了其老师、美国科学院院士帕帕迪米特里欧教授的一道难题。老师极为惊讶,并与盖茨联名发表了论文。盖茨的论文水平不比刘路的低,而当盖茨决定退学时,他的老师和舆论也没捶胸顿足。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比如,“西塔潘猜想”的提出者戴维·西塔潘(David Seetapun),并非传言所说的知名数理逻辑学家,而且很可能已经不再研究数学,目前只能找到此人1991年的博士论文和1995年的一篇论文。所谓的“西塔潘猜想”,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一定重视,但“显然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位留学生认为,刘路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够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值得赞赏。如果他此后一直钻研,且有好导师指导,将来是有可能真正解决重要问题的。但一些媒体夸大此成果的意义,是非常不妥当的。